存款达到多少,才能比得上80年代的“万元户”?
“万元户”这个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
在那个时期,1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堪称一笔巨款,当时物价水平较低,1万元能买到很多东西。
例如,上世纪80代,大米价格约为 0.14 元/斤,肉价 0.95 元,走亲戚送礼基本 2~3 元就足够,给小孩子的压岁钱通常在 0.1~0.2 元之间。
而如今已进入 21 世纪,时代发生巨大变化,那么,在当下社会,个人家庭存款要超过多少钱,才能相当于 80 年代的万元户呢?
1. 现在一万元的购买力是多少?
在当下,如果生活在一线城市,一万元的购买力相对较弱,因为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
以到饭店吃饭为例,在乡镇一顿饭大概 50 元左右,而在一线城市,同样的菜色可能需要 100 元以上。
所以,在县城或乡镇的人觉得月入过万是很高的收入,但在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北京,月入过万只能算是很普通的水平。
2. 对比80年代普遍的工资水平
上世纪 80 年代,普通工人收入大概在 40 元~50 元区间。
而现在,参考各种招聘网站,普通工人的薪资水平大概是 5000 -7000 元。

也就是说,现在人们的工资相比80年代的工资水平,整体高出了约 100 倍。
由此推算,80年代的万元户,现在要存款超过 120 万元才能基本相平。
3. 存款超过120万,可以实现基本财务自由吗?
如果生活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家庭存款超过 120 万元,是否可以选择不工作直接躺平?1
20万元放银行做理财,按最高 4%左右的利息计算,一年的固定收入大概是4.8万元,这样算下来,每个月有4000 块钱左右的收入。
如果只是单身一人,有房有车的情况下,在一线城市生存或许可行。
但如果要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那么 4000 块钱肯定是不够的。
而如果生活在农村,有120万元的存款,情况则大不相同。
在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且房子大多是独栋小楼房,有院子可以养鸡种菜,吃喝方面能节省很多钱。
自己种菜基本不用上菜市场买菜,每天花20元买点鱼和猪肉就够一家人吃,自己养鸡还有鸡蛋吃。
当然,农村也有人情支出,每年大概 2000 元左右。
总体来说,拥有 120 万元存款能否实现财务自由,取决于生活的地域和城市,毕竟不同地方的生活标准是不一样的。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