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设计资讯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设计构图是设计师传达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人们看完画面内容后,会在视觉上形成一些暗示,看完作品后会转化成成年人的感受。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1)

这种现象是画面的视觉元素刺激人的视觉,使设计师的思想内容通过这些视觉元素得以传达,从而引起观众对设计师的共鸣。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的视觉惯性特征,并将其运用到画面视觉元素的组织中,设计师的作品就会更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2)

无论设计师还是观众,只要视觉正常,视觉惯性都是一样的。在构图的诸多要素中,设计构图的稳定性最能体现作品的视觉要素、人的视觉惯性和观者感受之间的关系。人需要稳定感,这是由内心需求决定的。所以,“向往稳定”也是人的视觉要求,使人获得视觉的稳定和舒适。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3)

构图的稳定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师组织编排画面;第二,设计元素本身的物理属性。设计师对画面的安排是构成画面稳定性的主观因素。一般包括画面的构图形态、视点的选择、构图的平衡感三个方面。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4)

图片构图形状

人们从几何中得到三角形稳定的暗示,常用正三角形构图法在构图形式上表达稳定感。与正三角形构图相反,是倒三角形构图,这是由于人自身的特点。一个人单脚站在地上,平衡感会不好。所以倒三角构图的心理暗示是“不稳定”、“危险”。当然,设计师根据不同的创作意图选择倒三角构图是另一回事。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5)

观点的选择

观点的层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人平躺时,离地面最近,自然感觉稳定放松;但是当你飞行的时候,你会感到紧张和焦虑。画面视点的选择可以反映人的心理暗示。较低的视点会使照片显得稳定,否则会显得不稳定。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6)

图像均衡

设计也可以通过把握画面的平衡来表现稳定感。这里说的平衡是视觉感知的平衡,也叫杠杆平衡,让人感到平衡和稳定。要获得这种平衡感,就要着重处理画面中主客体的比例关系,根据其活跃程度和比例合理安排空,使空适当放松,达到平衡的效果。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7)

此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决定了构图的稳定性,这些因素来自设计元素本身的物理属性。设计师如果能掌握这个规律,就可以利用设计元素自身属性的特点,更好的传达设计意图。具体是指设计元素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色彩变化。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8)

物体尺寸变化

当人们从不同的距离看同一个物体时,仍然觉得物体的实际尺寸没有变化,这就是物体尺寸的稳定性。人的感官体验对判断体型的稳定性有很大的作用。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9)

但是,当人们站在高楼的顶端,俯视下面街道上的人时,距离的突然增大,使人的判断力超过了之前的能力,从而导致地面上的小人大小的不确定性。这种效果叫不稳定。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目标,利用这个原理达到不稳定或不稳定的效果,从而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10)

物体形状变化

当人们从斜侧面看一枚硬币时,虽然是椭圆形,但人们把这个椭圆形看成是圆形透视,而不认为物体本来就是椭圆形,这就叫形状稳定。来源于人们以往观察圆形物体的视觉经验和思维中对透视效果的补偿。相反,如果图片中没有其他提示信息和参考,只是一个白色背景上被黑线包围的椭圆,人们很难判断这个形状是圆形透视还是椭圆。这时,形状的不稳定性会增加。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11)

设计师如果想消除这种形状上的不稳定性,可以在画面中提供一个提示,让观者判断物体的位置和性质。这样,人们可以通过以前的感官体验来判断物体的原始形状。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12)

物体颜色的稳定感

不同颜色的颜色稳定性不同。高纯度的颜色往往能在光照变化中产生最稳定的视觉效果,而低纯度颜色的稳定性会随着光照变化而变化。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13)

无论是设计师主观创造的稳定感,还是物体本身属性所拥有的稳定感,都是人类视觉惯性的需要,将它们合理组合,形成具有一定形式感的画面。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还是故意违背,就看设计的创作意图了。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14)

设计构图表面上看是一门艺术科学,但在艺术上,却要考虑物质资源、生理、光学等科学因素。所以,对于设计构图的稳定性,需要在稳定和不稳定之间放松。设计师对视觉感知的研究不容忽视。

论设计构图中的平衡关系!
(图15)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ffjianzhan.cn/xingyezixun/2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ffjianzhan@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