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制作同心圆扇形拼图效果
前几天有人问这个效果怎么做?我存了图试着去做,然后发明了这个东西。效果图:
原图:
乍一看,这个图形可以发现是由扇区组成的,但是仔细观察,很容易发现这个图形有五个规则的同心圆,每个同心圆由4、6、8、10个扇区划分而成。做这个图确实不难,但还是需要一点技巧和清晰的思维。我来说说我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也许你可以用更快的方法来做。看完这个教程,发现是小学数学题。1.新建一张800×800的黑色背景画布(方便看清参考线)。分别创建两条400像素的垂直和水平参考线(因为800÷2=400)
内圈1半径:65像素(新参考线位置400-65=335)间隙1半径:15像素(参考线位置335-15=320)内圈2位置:320-65=255间隙2位置:255-15=240内圈3位置:240-65 =
2、画同心圆,根据我们上面的参数画出内圆的长宽:65×2=130
间隙1的长度和宽度:15×2=30,所以中心位置的长度和宽度是130+30 = 160,然后其他的圆和间隙都是这样画的(很简单)。这是小学数学知识,别说不会~ ~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先计算长度和宽度,在路径面板新建九个空白色路径层。将图层命名为长度和宽度参数,并创建新的图层。好的,我不知道您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来说说参数答案(130,160,290,320,450,480,610,640,770)
3.创建一个新的路径层,然后选择矩形路径工具指向中心,长度和宽度为7.5像素,然后按Ctrl+T将H更改为10000%
然后把路径变成一个选择区域,用白色填充,右击图层变成一个智能对象,Ctrl+J,再复制一个图层,把这两个图层合并成一个组,命名为四个块(随便),然后命名这两个图层为0°和90°(这是我们要调整的角度)
4.复制刚才的4块组,再得到3个组(折叠组文件夹,按Ctrl+J 3次),然后重命名为6块、8块、10块组。我们将单独处理6块组:由于一个圆需要分成6块,因此,如果您需要3个矩形,那么就有3层(您可以再复制一层)。每一层的直角一定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知道能不能回去看看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一个圆除以6块钱,那么就是360÷6=60度)。所以三层的角度分别是0°,60°,120°。
其他组的处理方法也是按照这个方法。复制图层以调整每个图层的角度,并按如下方式绘制。如果对方向不满意,也可以直接按Ctrl+T旋转角度。
5.OK现在参考线基本没有效果。你可以清除一些隐藏的组,把最上面的组放好,然后新建一个空白色层。在路径面板中选择770路径,Ctrl+ Enter,然后更改为随意填充颜色的选择
选择640路线选择区,按删除键删除610路线选择区,按Alt+删除键填充并选择480路线选择区,按删除键删除...以此类推,并通过填充和删除方法制作同心圆
6.将同心圆图层拖到背景图层上,然后选择四个块组,按Ctrl+T将角度调整为-30°
然后右键单击组-合并组,并将每个组合并到一个单独的层中。选择路径290,按Ctrl+ Enter并按住Ctrl+Alt,单击路径130并继续按住Ctrl+Alt,单击4个块,然后通过选择减法的方法将最里面的圆变成4个扇形选区。
然后选择同心圆的图层,Ctrl+J会新建四个扇区作为一个图层
以此类推,其他圈子也就变成了区块板块,然后都成立选区。创建新层的效果如下
如果对扇形的位置不满意,可以在分区图层上自行调整角度。这里的角度是公式化调整的。想个性化的同学可以自行修改。7.下一步是体力劳动,一个接一个地把图片材料拖进去完成,吐血...在图片中拖动后,为了方便位置的调整,我把图层的不透明度降低到40%,然后调整位置。就清楚多了。
调整位置后,按Ctrl键单击图层1的缩略图并加载选择
然后,按l套索工具,按Shift删除其他三个扇形套,再按Delete。
这样就可以得到单个扇形的图片,不透明度调整回100%就可以了
以此类推,体力劳动比坚持更昂贵。这里我就不一一演示全部完成的内容了。太累了。这就是思维方式。然后剩下的,自己做。完成后,隐藏底部的彩色风扇,并将背景层更改为白色
这是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完成的。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不用口罩。其实我一开始用的是蒙版,但是只能应用到中心圆和四扇区。到了六扇区,问题来了,有些部分需要手动擦拭。如果太麻烦,还不如用反选择。第一,干净。二是图层独立性好,便于维护和调整。8.打字的最后一步,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出错。很多人肯定打字会这样:
是路径外的文字,方向相反。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首先选择290°路径,然后按Ctrl+T水平旋转,然后键入。
教程到此结束。共有29张图片(隐藏一张)。如果没那么多图,换成文字也不错。就是这么回事。至于原图的暖黄清新风格,后期配色与本教程没有直接关系。很多滤镜都有配色功能,可以直接调节。由于我的图片都是插画,所以作品中整体颜色都有调整,所以我就不画蛇添足了。教程里没有技术难度,主要是体力活动和我之前的文字图像一样,需要耐心。最终效果图!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ffjianzhan.cn/xingyezixun/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