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江街道凤山社区:大事小事齐商量 “逢四说事”解民忧
“今天我们召集大家来开会,就是想收集大家的金点子,一起把我们的栖凤路变得越来越好。”星期四是凤山社区“逢四说事”的日子,这个星期四凤山社区党委书记陈燕飞和同事一起来到栖凤路,与居民围坐在一起,跟居民一起规划栖凤路的美好蓝图。

为更好地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提升居民民主协商议事效能,鼓励全体居民积极参与社区重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凤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双报到”党员、志愿者等下沉网格,充分利用社区广场、休闲凉亭、楼栋门前等活动场地打造居民“愿意来、坐得住、能解决”的议事平台,每周四召开“逢四说事”会收集民声。同时定期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持续收集社情民意,形成了逢四“固定说”与随时“流动说”相结合、“定时定点说”与“登门入户说”相结合说事模式,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反映、具体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困难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大家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平时家里有个喜事想和大家一起庆祝都没有场地,要是有个我们自己的活动舞台就好了。”“空地有的,无非就是花点钱,我家愿意出这个钱来弄。”“我是搞装修的,我可以来帮忙。”听到居民们热情高涨地讨论活动舞台,陈燕飞立即组织居民现场商议打造活动舞台相关事宜,最后大家一致举手表决同意由社区协调解决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居民自发集资,投工投劳参与活动舞台建设。在“逢四说事”会召开后的第三天,由居民群众集资3700余元,投工投劳建设的“栖凤大舞台”正式亮相栖凤路,成为居民们开展活动的好去处。
凤山社区坚持群众参与、多元协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通过网格区域轮流开,哪里有问题,就把“逢四说事”会开到哪里的方式,每星期四在不同网格组织居民群众围绕社区治理、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居民素质提升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社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这条污水沟裸露在外面,每次路过都闻到臭味,小娃走路不注意还有可能摔进去,不安全。”“要找个盖板把它盖好,防止臭味继续散出来。”在文化路的“逢四说事”会上,居民们正围绕完善文化路基础设施建设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
为协调处理好文化路居民反映的污水沟裸露问题,凤山社区积极对接县住建局和附近开发商,并对30余户居民逐一征求意见建议,制定解决方案。在多方协调努力下,最后采取社区协调解决水泥,住建部门提供材料盖板,党员带头出工,群众自发集资的方式为这条100余米长的污水沟穿上了结实的“新衣”。
为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能落实,凤山社区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逐条梳理汇总,能现场解决的当即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做好登记,建立群众诉求台账,形成“走访-汇总-上报-处理-反馈”的群众诉求闭环管理机制。
“综合市场的琉璃瓦脱落不仅对周围商铺、住户有影响,对来往的行人更是一种隐患,我们要抓紧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在接到群众反映综合市场区域琉璃瓦脱落后,凤山社区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解决措施。一方面主动对接县住建局、房开公司和网格包保单位,协商处理办法,另一方面通过召开“逢四说事”会和入户走访的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在解决过程有难处就多方协商解决,有进度就及时告知商铺、住户,真正做到把群众事放心上。
今年以来,凤山社区通过探索建立“逢四说事”机制,畅通了群众意见反馈渠道,零距离解决了社区居民反映的文化路排污管道裸露、栖凤路没有休闲广场、背街小巷路灯损坏、原人大宿舍地质灾害居民住房安置等问题20余个,把居民身边的烦心事转化为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用实际行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下一步,凤山社区将继续用好“逢四说事”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逢四说事”变为“逢事办事”,逐步转化为“办成好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ffjianzhan.cn/xingyezixun/jhsj/1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