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掌握8种行为设计策略,帮助产品赢得顾
什么是行为设计?作者告诉我们,它是在研究了人的行为特征后,通过行为设计来促进用户的决策。而行为设计的一系列理论可以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让用户的行为尽可能的在设计的路径中进行。
行为设计是基于对人类思维习惯的研究,间接设计影响用户行为和决策的方法,通过行为设计促进用户做出决策。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人们问,你能给我们一些改进产品的建议吗?那么,建议应该从何而来呢?
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论和策略,会让你的演讲变得合理,同时也会让我们在设计方案时发现缺失,填补空白。产品方案设计看不到别人的方案好,就用。我们需要找出方案内在原理好的原因,了解方法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做出适合自己产品的设计创意方案。
1.福格行为模型
福格行为模型,即B=MAT,分解如下:
b(行为)=M(动机)+A(能力)+T(触发)
斯坦福大学教授福格教授提出,福格说,人的行为由动机、能力和触发条件三个要素组成,只有三者同时满足行为,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如果你想让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产品设计应该做到:
找到用户动机提高用户使用产品的能力(减少用户使用成本)提醒人们触发下一步行动以下具体分析了这一部分应该如何完成:
1.动力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寻求认同、避免拒绝在设计产品时,它可以给用户使用它的动力,例如,用户希望提高他们的沟通技能。希望做一个好妈妈等等,准确定义动机,这就需要我们去做用户研究,去探索用户的真实需求。
2.能力
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降低任务难度。具体来说,它可以分为六个要素:
时间投入金钱投入体力投入脑力投入常规性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发现一些电影解说、书籍解说、使用策略、旅行策略这么受欢迎,很多衍生户都有应用,比如小红书、麻婆、樊登阅读等。,因为它们大大降低了我们学习时间的成本,而且看一部电影、一本书和制定旅行计划只需要一点时间。做空投资导致高回报,同时也验证了做空定律引爆了社群4大定律之一,我后面会讲到。
3.引发
提醒人们采取下一步行动:
外部触发:比如终端会通过消息提示、人际关系、广告、制造热点等方式吸引用户产生行为内部触发: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例如疲惫、厌倦、孤独、沮丧、困惑负面情绪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问题,消除烦恼。当用户发现这个产品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这个困扰的时候,他们就会和它建立起牢固的、积极的联系。
4.案例
下面是一个银行理财计划推广计划的例子:
方案目标:解决用户不知道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的问题,通过组合搭配推荐适合用户的产品。
主要群体:购买理财的主要用户是35-50岁的人群,而且一般都有孩子,所以孩子的留学教育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
二、巅峰法则
高峰法则是指如果在一次经历的高峰和结束时,经历是愉快的,那么整个经历的感觉就是愉快的。
我曾经听过一个很温暖的案例:
一家人度假回家,小男孩发现心爱的玩具长颈鹿乔西不见了,他哭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父亲安慰说“乔西去度假了”。第二天,他接到酒店打来的电话,询问长颈鹿玩偶是否丢失了。家人听了,很开心,说了些安慰孩子的话,让他们送回去。
按照惯例,他们只需要寄回去,最多是个好包裹,但是当他们打开快递箱的时候,他们完全被感动了。里面有厚厚的十几张照片,上面是长颈鹿乔西在酒店各个角落度假的画面:乔西躺在酒店游泳池的长椅上晒太阳,在spa里做按摩,把黄瓜片贴在眼睛上,乔西在酒店里和鹦鹉聊天。孩子们看到后都很激动,觉得太梦幻了,但带着一点心动,却把这个。
很多时候我们分析如何减少使用流程和操作步骤,却往往忽略了情感化的设计,可以让人机交互不再是冷冰冰的操作,未来的设计也会有温度。
就像网易云音乐利用评论来打动用户,引起用户共鸣一样,它仍然可以在qq音乐、酷狗、夏密音乐占据的在线音乐市场中脱颖而出。
当一个产品给用户高峰体验的感觉,即使它的使用有一点瑕疵,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产品本身已经被用户深深记住了。
1.如何打造巅峰体验?
四要素:喜悦、认知、荣耀、联系。
三、“大象和大象骑士”的心理模型
1.模型分析
这个模型说大象代表人的感性,而骑大象是我们的理性。你的大象骑手想让你早起锻炼,但你的大象想在床上躺一会儿。使用意志可以暂时控制大象,但是当大象按照自己的性情来的时候,骑手就控制不了了。
因此,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奇普希斯兄弟借用了这个比喻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改变,他们提出了三个要素和九种方法:
2.个案分析
最近Tik Tok一直在刷退学英语学费的营销计划。以达尔文英语为例。下面我将使用这套方法来扭转这种应用程序设计模式:
1)命令大象骑士:
找到亮点:自学英语难以坚持,用户总有一堆理由拒绝学习,那么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意志力弱,无法坚持,并未成为习惯,所以找到产品亮点:帮助用户培养英语学习习惯!制定关键举措:如何培养用户习惯呢?告诉用户:每天学习30分钟,预计xx事件后可以完成你的目标。2)鼓励大象:
找到形象的感受:那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样的状态呢?通过等级、量化、可视化方法生动形象的告诉你,你的目标完成后,你可以出国深造、可以英文办公、可以步入名校,点燃你对目标渴望的感受。缩小改变幅度:学习方法以闯关为模式,你不需要为学习付出很大的代价,你只需要做的的就是每2-3闯过一个关卡。影响他人打造认同感:学习开始前,用户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官方也会为你制定一个目标,只要你达到这个目标,并且坚持每周最少4次打卡30分钟便返还xxx学费。有个这个信念,这将会成为你这一段时间学习的动力。3)构建路径
调整环境:传统英语教学一般采用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模式,这就需要一个安静环境并占用用户很长一段时间。而这款应用,AI智能学习模式,完全利用碎片化时间,几分钟能学习一个小知识点并记录学习进度。培养习惯:购买课程后会加入一个学习班级群,每天的任务就是将30分钟打卡发到班级群里,会有班主任监督提醒。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召集同伴:应用中显示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当前学习等级状态,展示学习时间排行。无论我们是否在意,人们总是在模仿别人的行为,告诉大家更多人都做了,更容易形成改变。四、交互设计策略:反馈
反馈分为操作反馈和回路反馈。这里主要介绍反馈回路。
很多社交产品都有一套基本的反馈回路:用户发布内容并受到好评,发布者认为自己的内容得到认可,从而产生继续发布的动力。反馈回路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速度:反馈速度越快,行为决策越高,反之亦然
这里强调的是,用户的行为决策并不是越快越好。比如我们每月的账单就是为了减缓反馈速度,减少用户感知成本带来的压力和痛苦,延迟负反馈让用户享受消费。即使每月账单会让用户焦虑,但它是短暂的,它为你提供了一种减轻这种痛苦的方法——账单分期。
2.量化:量化包括可视化和量化。模糊的反馈效果很难成为下一步行为决策的依据
比如你只知道每天少吃多运动,却不知道具体的程度,那就很难坚持下去。但是,当你被告知每天需要摄入多少卡路里并记录每日摄入量时,运动后,体脂量表会通知你每一次数据变化并生成变化图。反馈量化、可视化后,人们觉得收到了明确的反馈,增强了决策力。
受这个理论的影响,你会发现很多产品越来越喜欢量化抽象的概念,比如根据用户收到的花的数量、赞的数量、阅读的数量等来生成社会指数。
3.目标上下文:指明当前状态,指明行为目标,并显示当前与目标的关系
比如“你这周花了1200元”相比“你这周花了1200元,这周预算700元,超支500元”,虽然数据是一样的,但后者更清晰,更有方向性,可以刺激用户控制消费行为。
目前很多产品围绕用户的行为和目标建立反馈回路,比如省钱、运动训练计划、学习计划等等。
4.与动机的相关性:反馈和用户之间的相关性越高,决策影响越大
这个理论会影响一些激励策略的建立。比如你想刺激用户发布,发布朋友圈,如果用金币奖励,可能和用户的行为动机无关,很难引起他再次发布。然而,一些社会奖励,如评论、表扬、收藏、阅读量等的“奖励”。可以有效地与人际动机本身联系起来。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
写到这里,发现字太多了。我会把剩下的四个放在第二个。
福格行为模型,反馈,心理模型“大象和大象骑手”,创造巅峰法则
其余四项来自及时引爆社会红利的策略。如果是做社区产品,可以关注。它们是:
短定律新定律好友定律快衰定律我一直相信设计可以改变生活。这些行为设计理论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套路很满,但我们毕竟不能为套路用户设计产品。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