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动态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

微信以其独特的产品价值理念和设计方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成为了一种国货。通过分析微信的用户体验设计,能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款月活动量超过10亿的国货,有着独特的设计手法。

同时,微信也是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异常。张小龙曾在微信公开课上回应:“我们只是保持了做好产品的底线,不一样了”。

好的产品自然是体验和价值至上。下面我给大家讲解一下微信的用户体验设计。

01二次确认的微创新

先从最简单的第二次确认说起。

微信对删除首页消息和收藏夹列表做了二次确认的微创新。喜欢类似的IM聊天工具,比如iOS短信、Facebook Messenger、飞天聊天等。,第二次确认使用底部系统弹出窗口。这样,从程序架构的角度来看,更加兼容和通用。

从体验设计的角度来说,正好相反,因为从第一次删除操作到第二次确认系统弹出。如果他们之间的目标距离太长,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根据菲茨定律(Fitts & # 8217定律),到达目标的时间取决于目标的距离和大小。这意味着要提高交互效率,不仅要缩小距离,还要增加目标大小。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图1)

回过头来看,微信是这样设计的。第二次确认在第一次确认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距离几乎为零。同时,目标按钮的宽度增加了数倍,大大提高了交互效率。

02互动体验广告

事实上,业务和用户体验经常是冲突的。而微信广告很好的平衡了这一点。

通过丰富有趣的互动体验式创意,画圆形、正方形或爱心,可以吸引人们积极参与互动。

1.打开第一条评论

此外,首评功能允许品牌像朋友一样与每个人交谈,利用明星效应,从而带动更多人参与评论,有效提高评论区的活跃度和广告的点击率。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图2)

以刘雯发布的朋友圈广告为例,在第一条评论中,大表哥递给你最新的vivo X30系列手机,并邀请你为她拍照。数十万用户积极响应刘雯,评论率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40倍。“你真美,可以一直拍”和“天天给你拍”。大表哥的魅力打动了很多用户,有效提升了品牌的亲和力和好感度。

2.开幕式最强震动级别

交互方面,如果你是iPhone用户,可以体验一下Taptic Engine线性振动电机,一般是轻、中、重,从轻到重。在打开广告的一瞬间,给你最强烈的震动级别,充满仪式感!整个微信应该找不到这个级别的第二次震撼。

03提供反馈信息

我们再举一个振动的例子。你朋友拍时间视频的时候,可以看到TA的头像右上角有一个蓝色的小圆圈。双击它可以看到你朋友的时间视频。

当然,如果你双击一个拍摄时没有视频的朋友,TA的头像会左右晃动,会有失败的振动反馈。动画和振动节奏完美搭配。这种体验就像你解锁iPhone输入错误密码时的震动。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图3)

我们设计产品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对用户的操作给出明确的反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信息。

04跨平台能力

微信初期是基于手机做应用,而不是基于PC,只是辅助。现在,它的跨平台能力逐渐增强。

一周前,微信PC版“微信beta for Windows”发布了2.9.0内部测试,同步了移动终端的新功能。主要有两点:

1)支持打开小程序,也可以玩“蛇”“跳”等小游戏。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图4)

2)另外,之前的微信PC只支持引用短信,没有达到手机引用短信的视觉效果。本次更新增加了很多支持的参考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表情、微信官方账号链接、小程序、文件等。

这种情况下,Mac端的更新已经不远了,可以期待了。

05语音实时翻译

最近微信更新了,除了引入暗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语音留言的交互体验得到了优化,上滑转文字更加方便。

以前,方法是按住语音,滑动到转文本按钮,然后在将语音解析为单词之前释放手指。

现在交互少了一步,实现了实时通话的同时传递文字的功能。不要小看界面优化这一步,代表了微信语音识别能力的技术突破。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图5)

06定位点定位

微信有很多隐性和显性的主播。隐性主播就像你打开的这篇文章。当您关闭它时,再次点按它,或显示最后一个阅读位置。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图6)

显性主播就像上面这种:当你刷微信官方账号列表时,如果有新文章更新,标题栏会出现一个主播按钮,点击它会让你快速回到顶部,方便查看最新文章。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图7)

为此,在新版微信的朋友圈里,我们加了一个“跳到我们还没看到的位置”。很多信息流产品刷下内容,直到给你一个边界提示:以下内容已阅读。微信是反向操作,我觉得这个功能很有必要,因为经常需要刷朋友圈聊天退出。回来查朋友圈,需要拉回到最底层,费时费力。

07自然语音手机播放

《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这本书提到了语音接收器播放的优化。众所周知,手机装有距离传感器,当它感应到耳朵的接近时,屏幕会关闭以省电,避免耳朵与屏幕接触而导致的误操作。

微信还在聊天界面启用距离感应,让手机靠近耳朵时,自动将语音从音箱切换到听筒播放,让你以最自然的姿势听语音,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但是要完美实现这种体验,需要解决距离传感器的延迟问题。在播放语音时,如果您将手机非常快速地移动到耳边,距离传感器将不会很快对这一动作做出反馈。经过大约300毫秒的延时,传感器发出信号,微信关闭了iPhone的屏幕。而在这段时间内,很有可能你的耳廓已经触碰到了iPhone屏幕。很多时候,触摸的位置是左上角的后退按钮区。所以手机很容易移向耳朵,声音戛然而止。

微信设计:用户体验(图8)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信设计了一个解决方案:响应返回操作时,等待500毫秒。这时如果听到距离传感器的信号,就认为是贴耳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将不执行返回操作,如上图所示。很多时候,500毫秒的延迟是不会被你察觉的。这种解决方案大大减少了贴耳时的误操作。

摘要

在微信的产品设计中,我们看到了交互的微妙迭代和背后的技术突破,看到了商业创意和用户体验的平衡。给用户带来希望,让创作者体现价值,这就是微信的设计方法。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ffjianzhan.cn/xingyezixun/jhsj/6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