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设计资讯 > 热门新闻

以不变应万变:交易中的无为哲学与持中制胜策略

经常有人会问我:“你对现在的行情怎么看?”他们对于我给出的空头或者多头的看法都会表示理解,但是有一种立场却让他们很难理解,即没有立场。

很多人认为在交易市场中进行的是一个零和游戏。要不然就买多,要不然就卖空。每个交易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如果没有立场那么如何入市?

这个问题很好,没有立场的时候,当然就是空仓观望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入市。

在交易市场中,并不总是有长长的下跌或者长长的上涨,有的时候盘整会持续很长时间,尤其是在品种交易清淡的时候,价格会维持好长时间在一个相对较窄的区间发展。短期内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价格何去何从。

一、市场博弈的本质认知

在零和博弈的金融交易市场,多数人陷入非多即空的二元对立思维。这种认知源于人类对确定性本能的追求,却忽视了市场存在的第三种状态——混沌期。混沌期并非简单的多空平衡,而是市场信息达到峰值的特殊阶段。此时价格呈现无序震荡,任何方向性突破都缺乏持续动能。数据显示,国际主流期货品种平均每年有42%的时间处于这种混沌状态,而A股市场的震荡周期占比更是高达55%。

二、持中策略的实战价值

看似"不作为",实则是规避风险、保存实力的高级战术 。

想象下在游乐场玩射击游戏,当移动靶位开始疯狂乱晃时,高手会选择放下枪等待,而菜鸟还在拼命浪费子弹——这就是持中策略的核心逻辑。  

1、避免"频繁交易税"

就像开车时频繁变道,看似积极操作,实则油耗增加、剐蹭风险上升。  

有专业数据显示,在震荡期每天交易2次,手续费+点差损耗相当于本金的0.15%(10万元本金每天白丢150元)。

2、规避”假突破”风险

有专业数据显示,震荡期67%的突破都会回撤,追涨杀跌的亏损概率是持币观望的3.2倍 。 

如下图所示,沪铜在2023年8月以后进入盘整的姿态,一直在2023年11月份,几乎3个月价格都在徘徊。虽然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多头力量不算很强,但是空头力量也仅仅可以与多头力量形成抗衡之势。在这个区间内,判断市场的方向是很难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持中态度,既不倾向于多头,也不倾向于空头,我们选择在场外观察趋势动能增加的速度和方向。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3. 保留资金实力,等待真正的趋势行情

有历史数据显示,等待到真突破后进场,盈利概率提升至58% 。

通过这种"战略性懒惰",普通交易者每年可避免35%的非必要亏损。记住:市场不会因我们的频繁操作给我们发"全勤奖",观望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操作。

三、识别震荡期的三大简易信号

1、技术面:价格进入"休眠模式"

波动收窄:价格像被夹在两条逐渐靠近的轨道之间,日内高低点差异越来越小。

量能枯竭:成交量持续萎缩,买卖的人越来越少。

指标钝化:常用的MACD、KDJ等指标反复在中间区域徘徊,失去方向指示作用。

2、基本面:消息进入"真空期"

政策平静:没有重大政策出台,如同台风来临前的平静。

数据中性:经济数据既不明显超预期,也不大幅低于预期。

产业僵持:上下游企业报价僵持,库存数据处于统计中性区间。

3、市场情绪:多空力量"拔河平手"

持仓平衡:交易所公布的持仓数据显示多空持仓比在0.9-1.1之间摇摆。

言论矛盾:专家观点出现"一半看涨、一半看跌"的分歧。

资金观望:主力资金流向指标持续在零轴附近波动,大资金停止进场。

当价格波动像平静的湖面(技术)、新闻面安静得像图书馆(基本面)、

市场情绪犹豫得像选择困难症患者(情绪),这就是就该搬把椅子泡杯茶,静观其变的时候。

无论是哪个市场,价格趋势都必然要有一个方向来突破,所以在突破之前,我们只要保持观察就可以了,而不是过早地做出判断,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太强,这会影响我们判断的客观性。

如果有一天,在交易市场中忽然发现很难选择作为多头或者空头去交易,站在多空的任何一方都会感觉风险很大,不确定性很强,那么此时就要注意,这说明极有可能要做一个没有立场的交易者。

持中策略的精髓在于:以天地为棋盘,视多空为刍狗。当众人沉醉于追涨杀跌的喧嚣时,智者早已在寂静中听见趋势破晓的声音。这种超越技术层面的战略定力,正是区分普通交易者与市场大师的核心分野。持中不言,不以主观意识影响自己对客观市场的判断,是此时最好的选择。要做一个聪明的交易者,而不是时刻都沉迷于市场的劳动模范。

记住:不交易,往往是最困难的交易。

本文由用户投稿发布,不代表本网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ffjianzhan@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