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动态

谈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

用户、场景、媒介/工具、目标、行为是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交互设计中的这五个要素呢?输出设计中结合这些内容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偶然看到辛向阳教授的论文《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意识到交互设计的主要对象是行为。

互动的五要素是人、目的、情境、手段、行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理解的互动五要素。

1.人员用户

用户,我们需要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用户,我们为谁设计。

用户类型有两个维度:角色分类和使用程度。(我先这样定义)

1.1角色分类

比如C端产品掉出。

产品用户有不同的角色:乘客和司机。

不同的角色会导致同一流程呈现方式的不同。

谈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图1)

再比如装修服务产品。客户的订单必须通过销售、设计师、财务和总经理办公室的角色逐一填写。

如果不分清角色,会让填单很冗长。

而且不同的角色在同一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这也体现在B端产品上。我负责一个教育收费产品,主要流程角色是前台、财务老师、校长。

据实地调查,前台和财务老师更看重的是整个产品流程收费的便利性,比如是否具备聚合支付和收费备注等功能。

至于负责人(经理),他想看全球收入情况,功能上应该有各种报表,报表可以导出支持对账。

1.2使用程度

根据产品依赖程度,用户可以分为几类:潜在用户、目标用户、核心用户和种子用户。

谈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图2)

一个需求一定要知道是针对什么样的人,否则关系复杂,需求模糊,自然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创业的时候往往是响应用户的需求,被牵着鼻子走,耗费人力物力,数据却没有提升。

产品中最重要的是目标用户,他们是与产品互动的最有价值的群体。

需要识别需求来自哪一类用户,以整体产品定位来判断需求的程度和边界在哪里。

比如网易云音乐的目标用户是白领用户,在设计要求上,会更注重文艺和清新的设计风格。同时,目标用户提出的需求也是产品最需要的解决方案。

2.上下文场景

场景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用户使用场景变得越来越动态和复杂。

比如知乎的晃动触发反馈。

谈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图3)

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环境里,手机晃动的互动是生动有趣的。

但在用户行走的场景中,手机会随着行走而抖动,高频触发反馈。

这时候这种互动就有点多余,有点扰民了。

2.1主要场景

设计产品时,以主场景为主,最好考虑用户使用其产品的场景。

举个好例子——去厨房。

谈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图4)

下层厨房的菜单界面设计差距很大,界面空太宽了,真不敢相信还有浪费这么大空间的应用。

但是,仔细想想用户的使用场景,就知道新手做饭的时候总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看菜谱。如果文字和图片排列密集,你将无法处理产品内容和现实的交集。

在厨房中,考虑用户实际使用的主场景,进而设计出适合人的界面布局。

2.1次要场景

除了完成任务的主要场景之外,还有一些次要场景需要考虑。

比如QQ音乐的搜索功能一般以搜索为主场景。

谈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图5)

但是一旦用户输入法错误,就需要模糊搜索和拼音搜索来弥补一些二次场景的体验。

人都会犯错。想象一款产品,它甚至能为你的错误想出一个解决方案,一定会带来更“智能”的体验。

2.3异常场景

异常场景通常是出现错误的场景。当你在迷宫中走错了路,却没有任何提示和反馈,只有胡同看着你,会有多沮丧。

对于不正常的场景,最好尽量列出来考虑!

但在主流程贯穿的前提下,异常场景应视为对流程设计的补充和润色。

3.意味着媒体和工具

主要是指用户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你需要打车,手机上的滴滴出行就是一种媒介。

它使你乘出租车变得容易。当然,你也可以在路边伸手招揽出租车。但相比滴滴出行,显然后者效率很低。

4.目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和任务是相似的,但交互设计是不同的:用户可能会为了达到目标而做一些任务。

比如:天冷,想买件羽绒服保暖。

用户的根本目标是保暖,所以选择在淘宝上搜索& # 8211;羽绒服& # 8211;商品& # 8211;买& # 8211;支付的任务流程。

他的任务子流程可能包括:找到对应的商品,喜欢的款式,价格比较等。

根据这些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户的目标大致有三种类型:明确目标、模糊目标和随机目标。

谈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图6)

4.1明确的目标

当用户有了明确的目标,所有的操作都有意义。

对此,在设计流程和布局中,完成任务的节点一定要非常明确——流程中最好一页只做一件事,不要有任何干扰。(PS:至少JP在支付过程中没有看到任何广告或干扰。)

4.2模糊目标

用户也可能有一个模糊的目标,一般都知道自己在找什么,却得不到确切的答案。

在知乎上搜一下“如何用交互五要素进行交互设计”,就大致得到关于交互五要素的答案了。

谈交互设计中的五个要素(图7)

但往往得不到准确的答案。这时,为了获取新知识,你只能在搜索列表中不停地来回走。

4.3随机性目标

在另一种情况下,用户根本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只是在消磨时间。

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我坐地铁的时候经常打开知乎刷题。我没有明确或模糊的目标,只是打开产品看看。

但是知乎社区产品在布局上会设计一个信息瀑布,会侵占我的碎片时间。同时每一个回答都会提示类似的问题或者文章,让我在知乎里跳来跳去。

互联网产品越来越成熟,侵占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成为衡量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例如,在Tik Tok,你可以不经意地在短视频的海洋中度过很多时间。

5.动作行为

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行为是指用户如何操作,最终达到目的。对于行为设计,我们必须满足自然的期望,通过设计行为来帮助用户实现他们的目标。

早期的iPhone4s,一款苹果手机,采用了接近现实世界的滑动解锁手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行为体验来自于现实世界,上手极其困难。

借鉴产品设计的现实意义:尽可能确定用户的行为路径,为他们提供预期的交互设计。

在交互设计中,用户的主要操作手势无非是点击、滑动和拖动。在设计交互事件时,要考虑什么样的触发形式可以让用户以最低的成本,最顺利的完成行为。

最后,梳理本文的内容

交互的五要素是:用户、场景、媒介、行为、目标。

用一句话来说:用户在某个场景下通过某个媒介进行操作,最终达到目的。

在接受需求的前期,可以用互动五行法来分析,这样你的设计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同时,方法是死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来指导设计。

有人问辛向阳教授的论文,点击这里查看: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ffjianzhan.cn/xingyezixun/jhsj/5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ffjianzhan@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