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动态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

编者按:产品的用户体验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产品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所以产品设计各方面带来的用户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用户体验也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XMind和MindMaster之间的交互比较的用户体验,让我们来看看。

说到用户体验,大家好像都能说两句,那么到底什么是用户体验呢?

我们先来看两个常用的模型:

Peter Morville在《用户体验蜂巢》中提到,他认为用户体验由有用性、可用性、满意度、可发现性、可访问性、信任和价值七个模块组成,可以通过蜂巢模型来体现。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

还有一个更经典的五层模型,是杰西·詹姆斯·加勒特在《用户体验的要素》中提出的。他认为用户体验包含五个要素,可以通过五层模型来体现,包括表示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策略层。目前,它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和产品分析。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

可见,无论是蜂巢模式还是五层模式,其实都加入了商业和战略的考虑;这可以理解。毕竟做产品就是做企业。

但是,如果仅仅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两个模型中的一些维度分析是不必要的,至少对于普通用户是这样的;毕竟用户和界面的交互是用户可以直接感知的,也是用户体验最重要的来源。

因此,本文主要从用户和界面(即UX)的交互入手,通过对比XMind和MindMaster(国内两个非常相似的mindmanager)的交互,谈谈我对用户体验的进一步理解。

为了说出大家都能听懂的白话文,作者把交互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个过程。每个流程的要求是:操作前信息清晰,操作中及时反馈,操作后返回。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3)

01操作前清除信息

明确的信息是指合理放置职能组的价格,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类似于蜂巢模型提出的搜索和可访问性。你不仅要让用户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要让用户方便的完成自己的操作,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了使信息清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指令清晰、疑点少、信息可见。

1.清晰的说明

明确的指示是典型的路标,就是按照路标的指示(忽略那些对你不利的路标)就可以顺利到达目的地。放在软件上,就是按照软件的提示就可以轻松完成操作。

两个软件大部分功能的说明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清晰的,但也有一些细节说明不清的。

先说体验友好部分。比如MindMaster“文件”页面左上角的后退按钮,采用了用户习惯的“↓”符号。大家基本都知道是回归的意思,意义很明确。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4)

再比如将鼠标悬停在一个常用功能的图标上,两个软件都会显示一个浮动窗口来解释该功能,并介绍相应的快捷操作。可以明显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5)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6)

然而,正是在这种值得称赞的互动中,两个软件都向用户展示了令人困惑的细节。

比如XMind浮动窗口显示的是组合键快捷键,空网格键代替了更熟悉的加号键;而后者也出现在使用它的菜单下拉列表中,不符合一致性原则,容易造成说明混乱。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7)

MindMaster的“子主题”浮动窗口显示了三个快捷键,其中Tab键使用了视觉上比较混乱的“→”图(指的是作者自己试错的Tab键),另外两个快捷键使用了正常的字母符号。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8)

2.减少疑虑

减少疑惑就是让界面和界面中的图标/文字尽量清晰,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

先看界面顶部菜单栏。XMind和MindMaster功能较多,但功能较多,不方便用户查找;为了更好的应对这种场景,两个软件采用了不同的菜单导航策略。

XMind的菜单导航可以分为两部分(如下图所示):

区域1:文章Tab,点击启动浮动小列表,XMind的大部分功能都是折叠的(理论上相对不常用的功能);那么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如果用户常用功能在小列表中,用户需要反复操作,成本比较高。

区域2:常用功能区,放置用户常用的功能,主要以“上图下文”的形式呈现。结合1区提到的问题,可能会优化为“定制”,支持用户将自己常用的功能添加到这个功能区。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9)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0)

在MindMaster界面顶部,采用分段控制的导航条:点击主菜单,会显示该菜单下设置的功能,同时关闭其他所有菜单,保持当前菜单的焦点。

这种布局非常接近Office,对于用户来说学习成本相对较低。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1)

其实很难说这两种菜单导航策略哪个更好。在我看来,菜单导航策略的本质是一个乘法问题。等式右边的值是固定的,但是等式左边的两个乘数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是一个权衡关系。

然后就是界面的侧边栏,两个软件还是采用不同的显示策略。

默认情况下,XMind一侧的格式栏是折叠的,单击后会展开。展开后,图标将变灰,显示活动状态。由于用户经历了从折叠到展开的过程,相当于完成了对用户的教育,所以用户基本上可以理解“点击两次图标就可以实现从展开到折叠的过程”。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2)

默认情况下,MindMaster侧面的格式栏是展开的。虽然对于用户来说初期的学习成本较低,但是存在意义不明确的问题。

经过测试,用户可以点击右侧类似图钉的图标进行折叠,但是用户很难发现这个功能的存在,因为图标是模糊的(与我们在开放蜂窝模型中提到的被发现和可访问的目标相反)。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3)

3.信息是可见的

可见信息是指用户可以在开始操作之前预测操作的结果,使用户对即将到来的操作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而节省多余的试错过程。

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恰恰是这个看似基本的要求,很多产品都无法满足。用户找不到信息,不了解现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比如很多产品的空白页如下图,你甚至不知道是在加载还是没有内容。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4)

好的空白页应该有可见的信息。比如XMind打开图库模板时,软件的空白页会用一个动态圆圈+文本“正在打开...”显示其状态;当在MindMaster模板社区中查看相对较大的思维导图时,软件的空白色页面也会显示它正在加载动态徽标。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5)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6)

在其他加载页面中,将首先显示伪缩略图,例如,当美团外卖小程序打开时,用户可以预先感知当前正在加载的信息大致是什么。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7)

另外,XMind和MindMaster会在界面底部显示当前思维导图中的话题数,类似于Word显示当前文档中的字数。也是一种可视信息的方式,方便用户了解自己的进度。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8)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19)

02运行期间及时反馈

正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用户觉得自己的操作是有效的、可执行的。

1.视觉反馈

目前最常见的是视觉反馈,包括显示状态的视觉反馈、提示的视觉反馈和警告的视觉反馈。

性能状态的可视化反馈:比如XMind和MindMaster在导出文件图片时会弹出导出进度条;前者是没有数字的矩形,后者是没有数字的小圆,都是为了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在导出,导出行为在运行。

图片导出时,MindMaster导出的文件会直接打开,XMind不会。对于希望快速查看结果的用户来说,前者的反馈无疑更直接、更方便。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0)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1)

具有提示功能的视觉反馈:打开MindMaster移动终端的云文件时,系统消息会以浮动窗口的形式通知用户“同步成功”,如果没有联网,则会显示“同步失败”,给用户清晰的操作成功反馈。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2)

XMind和MindMaster都采用“基本免费+关键功能付费”的模式。当用户触发支付功能时,系统会弹出“无法使用”的交互说明,给予用户明确的提示和后续操作指导。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3)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4)

带警告功能的视觉反馈:最常见的是未保存文件的关闭提醒。因为这个操作是不可逆的,可能会造成损失,所以两个软件都添加了警告视觉反馈,默认选项是“保存”。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5)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6)

2.听觉反馈和触觉反馈

有时候依靠视觉反馈,操作的反馈信息会造成页面复杂,用户体验差。这时可以用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代替视觉反馈,也可以给用户带来操作提示。

但据笔者测试,目前两个软件都没有听觉反馈或触觉反馈操作。

为了方便人们理解这两种感官反馈,笔者想利用MindMaster的语音输入功能做一个小小的建议,比如当你按住语音输入时,手机会轻微而短暂的震动(类似于现在微信的语音输入),通知用户语音输入开始了。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7)

手术后你可以回来

操作后返回是指一个操作过程结束后的复位操作,要求交互逻辑清晰,过程简单。

退货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退货、关闭和完成:

返回一般是指返回上一级界面(比如前面介绍“指示明确”时提到的MindMaster的“返回”);关闭则指关闭当前界面结束整个功能场景(最典型的就是每个页面右上角的“×”按钮);完成则是在功能流程处于完成状态进行的关闭功能流程操作(比如前面提到的XMind的进度条跑完后会自动关闭进度条浮窗然后跳转至下一页面)。

除了上面提到的,作者发现XMind和MindMaster都有全屏功能,但是后者不太擅长“操作后返回”,至少我觉得空之间有一个优化。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8)

从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看用户体验(图29)

XMind全屏模式的关闭按钮放在用户习惯的右上角,用“退出”文本按钮表示,非常容易识别;但MindMaster全屏模式的关闭按钮放在用户平时操作的左下角,“退出”图形按钮和“隐藏工具栏”图形按钮混淆不清(与前面提到的“明确指示”和“减少疑惑”相反),用户无法快速完成退出操作。

04写在最后

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比较到此结束。让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用户体验。

作者理解的用户体验,没有那么多模型和高大上的东西,是为了让用户觉得自然,让用户付出最小的代价来满足需求;因此,作者突出了两个软件之间不自然的交互操作,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诚然,XMind和MindMaster在整体交互上做得很好,但是让作者和大多数用户困惑的是,两者都在一些小细节上“翻车”了。

在我看来,这是用户在设计过程中不经意间被各自的产品经理透露出来的傲慢;不经意间,产品经理自己很难发现,但在用户方面,会带来很多体验上的困扰。

腾讯马高度赞扬《唐& # 8217;t让我思考,从书名字面理解,也是这个意思:自然体验不需要用户思考。

以上。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ffjianzhan@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