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动态

需求分析:揭示原型图背后的金圆法则

编辑指南:互联网人有一句俏皮话,产品经理不是在画原型图,就是在路上画原型图。作为基础工作的原型图,你知道它背后的黄金圈法则吗?本文将从四个维度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蒙诺。Sinek在《为什么》一书中提出了“金圆法则”的概念。他发现,当人们表达或激励他人时,常规的路径是:先现象,后措施,最后结果,作用不大。真正打动人心的方法应该是:先想法,后措施,再现象,最后结果。

那么,如何将激励行为转化为我们需要的需求分析模型呢?

第一,什么是金圆法则

把事情分成“为什么-怎么-什么”,一步一步深化,这就是“金圆”法则。

需求分析:揭示原型图背后的金圆法则(图1)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网络上有各种版本,渗透的角度不同,解释的深度也不同。下面我将分析实际工作项目中的一个函数。

以帮助指导中心为例;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Why的阶段: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受众的群体是谁?为什么做出来会有回报(成效)?How的阶段:通过Why的阶段,那么我们该如何执行?用什么样的方式?What的阶段:具体的效果也就是原型图。设计的输出和验证。

需求分析:揭示原型图背后的金圆法则(图2)

二、第一阶段:为什么

1.设计目标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用户的体验过程是什么,遇到了什么障碍,才需要这个功能。从大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帮助新客户玩我们平台的配置,以确保功能正常使用。保证客户能以“感觉简单”的心态完成流程的某些栏目的配置(我们现在在做版本迁移,业务面比较清楚)。

在我们内容的第一版中,帮助指南中心指导用户配置并完成配置项目的登录。但是经过我们组的讨论,发现帮助指南中心还是有一些缺陷,比如:新客户完成配置的时间太长,新客户有很多疑惑,不知道具体的配置页面在哪里。

2.用户需求

通过以往的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收集到了一些信息,总结如下:

需求分析:揭示原型图背后的金圆法则(图3)

3.竞争性产品研究

详细体验了一下竞品,发现这个功能的用途、使用背景、受众都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B面产品特别大,面向用户的是外部。而且我们规模不大,面对的用户是我们自己的运营。

4.基本可用性测试

主要是为了操作时间和对研究的了解。最后,得出五个改进点:

需求分析:揭示原型图背后的金圆法则(图4)

5.总结

也就是说,我们不断从用户、竞争产品和自己身上寻找问题,找出关键点,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这个功能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否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是否存在信息偏差。及时与团队沟通也很重要!

三、第二阶段:如何

其实这个阶段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在得到用户数据、有竞争力的产品分析结果以及我们自己产品的问题之后,很容易进入设计阶段。那么在这个“如何”的阶段应该怎么做呢?

1.提取设计关键词

在做这个功能之前,其实我会有点不解。这么简单的函数还应该怎么引导?不是指南链接加弹出解释功能吗?经过慎重考虑,我忽略了一个维度,就是整个产品的维度思维。我们的功能会越来越多,我们的运营也会越来越多,用户角色账号也会越来越多。比如A账号下有三个角色,一个觉得对一个模块负责,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然后我提取的关键词是:逻辑串联和友好

需求分析:揭示原型图背后的金圆法则(图5)

只有满足了,逻辑流畅清晰,用户才会愿意使用,只有我们帮助了每一个用户角色和客户,用户才会喜欢使用,我们的产品才能提高续用率。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作用,都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价值。

2.流程图

这一步,我觉得这里的小伙伴很少梳理。这一步是重中之重。基于设计的关键词,我们展开了如何做好这个需求,如何改变这个需求(相当于自检的过程)。

需求分析:揭示原型图背后的金圆法则(图6)

(脱敏后的流程图,只看意思)

3.总结

在“如何”阶段,更多的是总结因素,把原子组合成一个分子。这些方案不是拍脑袋或者靠经验就能做到的,肯定有人会被工作经验所迷惑,但是你的方案只能永远停留在当下,不能提供创新的最优方案,尤其是B方。

第四,第三阶段:什么

1)设计输出

交互原型图:「交互原型图」中又包含了产品目标、需求分析、设计目标的说明和功能注释说明。视觉界面:视觉内容的呈现

2)设计验证

我是真的推这部分,这部分关系到设计的还原,是否真实有效,值得认真对待和挖掘。也是提升自己水平的一部分。至于一些不喜欢方法论,或者觉得方法论太空的同学,为什么会有很多国外著名的专家大神写方法的沉淀以及如何运用?

设计自查:不管交互还是视觉都需要,认真的严谨对待自己的输出物,确保流程完成,细节完整。(可以来找我拿交互自查表)专家测试:在产品体量较小或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让设计专家、交互专家、产品专家、资深用户来体验产品,提出改进意见。可用性测试: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会推荐,在需求清晰的清晰的情况下去做定性分析,以及易用性。灰度上线:先让部分新/老用户先开始测试,得到他们的数据反馈。上线跟进:主要分析有没有会不良影响,比如,有没有干扰到老用户的操作体验

3)数据验证

收集满意度的反馈:了解用户所想,为下次功能设计时,提供数据的侧面印证。(形成Excel表格)数据对比:主要数据有,对比旧版改进的数据比和操作停留时长占比等。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

从“为什么”出发,通过“怎么”来认识“为什么”,最后形成“什么”。但不要死记硬背模型,而是从工作中的实际场景出发。

如果把“为什么”和“如何”梳理清楚,“什么”圈做什么是自然结果。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ffjianzhan.cn/xingyezixun/jhsj/6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