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500万,咨询公司的3点创业思考
分享一下最近的进展和思考,我们一直在路上。
1、四个月做到500万,是多还是少
有人觉得挺多的,毕竟刚开始嘛;也有人觉得不值一提,短视频里那些人赚几百万,只需一个月。
我认为,挺好的!
因为我们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讨论过商业模式、阶段打法、目标。现在的进展,都在预期范围内。
我想表达:公司做得好不好,不能单纯看数字或者和同行比,而是要有系统思考。
这里说的系统思考,由多个元素组合而成,相互关联,且自洽。
如果单点突破其中一个元素,整个逻辑就击碎了。这也是为什么不要随便和别人攀比的原因,模式和打法都不一样。
我的系统思考路径:
长期愿景→竞争壁垒→商业模式→目标设定→路径拆解
这几步是按逻辑拆解的,环环相扣,所以结果是在预期范围内。这几个词大家都熟,主要是看顺序。
直白的说,目前的天花板就是千万级,别有啥过分的想法。
真的摸到天花板,再说第二曲线的事。走一步看一步,是有道理的,因为走到那一步,才有不一样的感受,看到不同的风景。
2、具体解决企业什么需求
首先,介绍我们的业务模式。
核心是为企业做增长方向的咨询和陪跑。围绕这个,还有内训、广告、微咨询、付费内容、社群等服务。
其次,讲讲我们的理念。
用一句话说,就是运营驱动增长。红利期已过,真正能带来增长的是存量大盘。想要盘活存量,核心靠运营。
然后,说说客户的需求场景。
1)在短视频平台拉新获客
这类客户有互联网公司,也有传统企业。对我们来说,行业不是问题,关键是决心和投入是怎样的。
只要有合适的人和资源,老板也重视,我们可以教他们做起来。
2)存量用户的提频复购
这个需求隐藏的相对深一些,不太容易被发现,但真的特别能解决问题。
因为所有成熟产品的存量用户,占比都在95%以上,能提升这部分用户的访问频次或复购率,那整体的DAU或GMV大概率就会涨。
能识别和提出这个需求的客户,相对专业一些。
3)内容或社区产品的整体增长
对于这类产品,我有非常多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协助老板来操盘是没啥问题的。
内容或社区业务的重点不在产品设计,而在内容供给和生态、在受众切入和氛围打造、在商业和体验的平衡。做好这些事,对操盘人的要求是更综合的。
之前我认为这部分需求会少,后来发现也不是。
内容或社区产品虽然少,但很多公司在做和内容有关的事,需求量级比我想象的更多。
咨询业务没有合适的照片,内训有几张,如下:
还接过几家品牌的广告投放,都是我们特别认可的品牌。下面是华为官方的报道:
3、这些客户的需求,是怎么得出的
思考的源头,是我自己有什么差异化优势。
在互联网行业18年,从执行层做起,到后面负责过过亿流量产品的运营。是一个有含金量的大厂总监,带过百人团队,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多。
就算有类似经历,但在做咨询公司的人,就更少了。
从这个差异化优势出发,得出上述客户需求,是我们能搞定的,再逐步尝试。
有些想创业,但还没开始动手的朋友,问我他们的想法是不是靠谱。
我的回答很简单,别想了,先去把能做的做出来,再看看效果。
道理很简单,做和不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哪怕只有一步的距离。很有可能你之前的想法是不对的,但如果不验证,就永远也不知道。
因为我完整经历过这个阶段。
在正式把公司搞起来之前,我自己尝试过一年的时间,找方向、摸需求、聊客户,都是单枪匹马的去干。
做了才知道不靠谱,然后就不断调整,几乎每周都有不同的认知。
所以客户需求和服务能力,我们都在探索和提升过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去做到更好。
总结一下我的感受,在当下阶段是这样的:
1、持续学习。拿出固定比例的时间,去请教和阅读,保证每周都有新的认知。
2、思考总结。每天思考、每周总结,复盘的次数越多,迭代越快。
3、狠抓执行。利用好时间,劳逸结合,但不允许浪费时间。
4、身体健康。如果身体挂了,不管我有多少客户和知识,都没有意义。
以上,就是全部。
作者: 韩叙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授权后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文由设计学习网整理发布,不代表设计学习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ffjianzhan.cn/yytg/12345.html